你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院士聚首指路碳中和中国式减碳路径渐清晰

作者:白鸽 2021-10-21 00:09  来源:东方财富  
文章摘要
“最终形成并提出海洋碳汇的‘中国方案’”“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减少碳排放”“把非化石能源、新能源的占比提上去”……虽然屋外秋风瑟瑟、冷雨绵绵,但...

“最终形成并提出海洋碳汇的‘中国方案’”“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减少碳排放”“把非化石能源、新能源的占比提上去”……虽然屋外秋风瑟瑟、冷雨绵绵,但位于上海陆家嘴的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三楼会场内的讨论却是热火朝天、激烈昂扬。

院士聚首指路碳中和中国式减碳路径渐清晰

在以“迈向碳中和时代”为主题的上海院士专家峰会上,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企业家同台共话碳中和发展模式、低碳能源革命等热点话题,为国家和上海实施“双碳”战略群策群力、建言献策。

多措并举共促“双碳”目标

当下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还有哪些举措?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该怎么走?与会院士们认为,应该多措并举,走出一条中国式减碳道路。

“实现‘碳中和’一靠减排,开发新能源。二靠增汇,主动增加碳汇实施负排放。其中,增汇是‘不减产的减排’,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提出,未来要实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计划,推动建立海洋增汇国际标准,最终形成并提出海洋碳汇的“中国方案”。

焦念志介绍,国际上关于海洋负排放已形成一些基本共识,实现路径主要有陆海统筹生态增汇、近海缺氧环境增汇和海底碳封存技术与工程等。他建议,未来要实施综合储碳生态示范工程,实施陆海统筹、减排增汇、量化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建立海洋增汇国际标准等。

在“双碳”目标下,建筑行业因其耗能不断上升引发外界关注。有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是101亿吨,仅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就达39亿吨,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主体之一。

“国家碳中和要以城市为主体,城市碳中和则以建筑净零碳排放为主攻方向。建筑碳中和要以供暖制冷、生活热水、降耗减碳为主攻方向。”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熊健建议,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控制住建筑全寿命期的净零碳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看来,走向碳中和关键有两点。一是提升低碳技术,进行产业转型。二是提倡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现有碳排放量大的企业要加强能源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另外要尽量多利用LED照明,降低能源使用。碳中和愿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如何实现更好的市场化?在这里举行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各界人士建言献策。产业转型方面,要发展一些智能产业、信息产业。”褚君浩说。

要平衡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

“双碳”目标下,从能源行业到金融行业,各行各业都制定了自己的路线图。院士们建议,要在既保证发展又保证实现“双碳”目标之间取得平衡,这就需要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并大力发展新能源。。

“无论是能源供给或是流程制造,我们一定要通过新技术、新一轮科技革命减少碳排放。”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表示,要推动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构建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新格局,既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谈及我国现有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建议,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资源的利用率,把碳排放强度和能耗降下来。此外,要通过技术创新,使现有工艺过程、原料和生产过程、产品都能达到绿色化。最后,二氧化碳的收集、封存、再利用技术要有所突破。特别是石化产业要走绿色化、自主化、一体化、多元化、国际化的绿色发展道路。

“化石能源总是越来越少,总有用完的一天,只有太阳能是无限的。太阳能技术包括发展太阳能、能源互联网技术和应用以及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技术广泛应用等,‘双碳’目标正在助力光伏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褚君浩表示。

褚君浩进一步表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例达到25%。光伏行业有很多新技术正在发展,包括“光伏+制氢”“光伏+5G通信”以及“光伏+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绿色建筑”,这几方面都是行业内的前瞻性技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Copyright 2014-2020 免责声明 http://www.cshy5.cn 网站首页| 投诉与建议 | 网站地图 | |备案号: 闽ICP备2022005363号-4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