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全人群“第三针”接种是否必要
追问新冠疫苗
本报记者 张佳星
在新增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有不少已经接种过新冠疫苗。这是不是意味着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减弱?需不需要接种加强针(我国大多接种两针的灭活疫苗,加强针即“第三针”)呢?
7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疫情防控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在会上表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需要对全人群都进行第三剂(加强针)疫苗的接种,对特殊人群是否有必要开展加强针,以及什么时间开展加强针的接种,正在进行研究。
疫苗对变异病毒仍有效
“打疫苗以后又被感染,叫作突破病例,它是一种常态,也是全球打了30多亿剂次疫苗人中的少数。”邵一鸣说,新冠疫苗是第一次在人类使用,很多还在数据积累过程当中。目前判断,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株仍在现有疫苗的可控范围之内。
例如针对此前的伽马变异株,在境外有大规模疫情的国家,我国新冠灭活疫苗开展了针对该变异毒株有效性的研究。在智利开展的1000多万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它对所有症状、轻症的保护在65%以上,对预防重症和进ICU监护病房以及死亡病例的保护分别高达87.5%、90.3%和86.3%,这充分说明,我国的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率。
“现有研究显示,全球各条技术路线的疫苗,对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保护力确实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接种疫苗之后,仍需配合个人防护措施。”邵一鸣说。
加强针接种正在研究
“目前来看,接种后,随着时间推移,所有疫苗抗体水平出现下降。”邵一鸣说,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控,很多国家都在考虑进行加强针的接种。
尽管各国都在进行加强免疫的研究,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需要对全人群都进行第三剂的疫苗接种。
邵一鸣表示,初步观察,对已完成免疫接种一年以内的普通人群,暂无必要进行加强针接种。但对完成免疫超过6—12个月且免疫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因工作需要去往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在国内从事高暴露风险职业的人群,是否有必要开展加强针,以及什么时间开展加强针的接种,正在进行研究。
加强免疫,能不能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混打”?
邵一鸣说,根据以往的大量科学研究试验和国际研究经验,为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必要的情况下,一般是使用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加强接种。但是不是也可以使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这仍然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目前科技界还没有共识,大量的临床研究目前正在推进。
加强针可激活免疫记忆
邵一鸣说,抗体虽然下降,但疫苗唤起的免疫记忆仍然存在。
免疫记忆使得机体在被病毒感染后,能够用很短时间(差不多一周)刺激起很强的记忆反应,抗体会大幅度上升。
对接种后人群开展的跟踪研究显示,与常规疫苗一样,新冠疫苗接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接种者体内的抗体水平都会下降,全程免疫后6个月,18—59岁人群和60岁以上人群,各类疫苗目标剂量组中和抗体水平大概会有1.4到12.4倍不等的下降。
“除了抗体,接种人群体内的记忆细胞也是非常重要的免疫保护。”邵一鸣说,部分单位开展的加强免疫的研究结果显示,全程免疫后6—12个月,打加强针的话,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中和抗体显著提高。这说明,疫苗第一阶段的免疫已经产生了非常好的免疫记忆,这种免疫记忆维持时间至少可以达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