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 71岁的姚京川,现任宿豫区来龙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来龙镇关工委副主任,是来龙派出所姚京川家事调解工作室负责人。自2011年从来龙镇司法条线退休后,姚京川退而不休,发挥自身特长,积极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维护社会和谐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来龙镇,熟知姚京川的群众都热情地称他为“姚司法”。
姚京川(左)
搭建调解平台 维护一方和谐
姚京川1987年退役回到来龙镇,从那时起就开始从事司法调解工作。工作中,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总结,练就了独创的“调解五心法”,即热心、爱心、耐心、恒心和责任心,无论纠纷有多复杂、当事人争执如何激烈、达成协议的难度有多大,他都能锲而不舍、耐心细致地反复劝导,直至化解矛盾。他说:“世界上没有不可沟通的人,只有不会沟通的人。”几十年的司法调解工作经历,让姚京川渐渐爱上了这一行。
退休后,组织上让他担任来龙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来龙镇关工委副主任。
2019年10月,经宿豫区委老干部局推荐协调,在来龙派出所成立了姚京川民事调解工作室。截至目前,姚京川民事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各类民事家庭纠纷142件,其中情况复杂、矛盾调解难度大的95件。同时,姚京川民事调解工作室每天还接受群众咨询法律问题、寻求法律援助,受益群众2000人以上,受到全镇干部群众特别是来访人员的一致好评,宿迁市各县区、山东省五莲县、莒南县和青海省果洛州等地相关单位先后到姚京川民事调解工作室观摩学习。
严格工作程序 健全调解制度
为使调解工作能顺利开展,圆满结束,结果能得到较好执行,姚京川在调解前做足功课,深入了解矛盾产生原因;在调解过程中同当事人积极沟通,力求结果使双方满意;调解结束后1个月内,及时回访结果执行情况,做到调解有始有终。同时,坚持健全调解制度,严格工作程序,让调解事半功倍。
2020年5月13日上午,在姚京川民事调解工作室内,一场调解刚刚结束,但调解室内气氛异常凝滞。原来,83岁的陈某因脑梗后遗症造成三级残疾,治疗欠下外债近2万元,膝下三个儿子互相推诿,均拒绝帮陈某偿还外债。姚京川知道后主动向他们发出邀请进行调解,三个儿子各执一词,互不退让,调解陷入僵局。最后,三人把站立不稳、不能言语的陈某独自留在调解室。
作为调解员的姚京川,知道此时不能将任何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他安抚好陈某,并开车将他送回家。后经多方打听,得知陈某三个儿子家境确实比较困难,无力承担债务,把老人独自留在调解室实属无奈之举。为帮助陈某解决实际困难,姚京川多方奔走,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根据事实情况,帮助陈某申报二级残疾,通过残疾补助金来缓解陈某因病致贫的困境。
重视预防工作 坚持调防结合
基层问题错综复杂,群众矛盾千变万化,仅靠调解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在调解工作中,姚京川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防”字上,认真研究各类纠纷的特点和发生规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抓早、抓小、抓源头,对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确保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作用。发现矛盾纠纷后,他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有效化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坚持调防结合、标本兼治。
随着时代变迁,离婚率有上升趋势,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和探视权分配问题导致矛盾频发,影响社会安定和谐,更直接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
针对这一问题,姚京川及时向全镇学校发出告示:“国庆、中秋期间,离异夫妻双方很可能利用长假期间看望婚生子女,如有来者一律持离婚协议书到来龙派出所院内的姚京川民事调解工作室登记、看望和探视,学校内一律禁止探视。”这一举措在去年国庆期间,避免了6位小学生的父母在探视中发生冲突,得到该镇几所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肯定,苏北中学给姚京川送来了一面写着“一心为民调解有方”的锦旗。
法律是公正的,但因为加入了感情的因素,法律的天平可能就会失衡。面临着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的考验,姚京川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不正之风。
从事司法调解工作近40载,姚京川调解的纠纷大到人命关天、小到鸡毛蒜皮,他已经说不清调解成功了多少纠纷。他一直秉持着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怕吃苦、不怕麻烦,善于协调,始终坚持法律至上,使得一个个纠纷在他的耐心调处下得到了妥善化解,赢得了各级领导、同事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王文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