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正文

全球首份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发布

作者:北门可 2021-07-30 11:32 来源: 芭莎时尚网
文章摘要
中新网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 马佳佳)7月29日,由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

  中新网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 马佳佳)7月29日,由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发布,该报告从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应用、效果和前景等方面,展现了全球视野下新冠疫苗应用的全貌。报告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发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介绍了报告的具体内容。发布会邀请了多家国际组织代表、有关国家驻华使节和疫苗领域专家与会。

  2020年初以来,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疫情暴发并在世界范围蔓延,已造成百年来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在严峻的疫情下加速研发出来的新冠疫苗已经显示出对抗病毒的良好效果,成为控制疫情传播的主要手段。截至2021年7月20日,全球已接种新冠疫苗37亿剂,全球26.5%人口已经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冠疫苗。至少有209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推广疫苗接种,但各国各地区的疫苗接种处于不同阶段,疫苗接种呈现出严重的国际不均衡态势。为更好促进全球疫情防控,报告图景式展现了全球视野下新冠疫苗应用的全貌,并给出推动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防控及早日结束新冠疫情的建议。

  报告主要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和COVID-19 Vaccine Tracker等网站采集新冠疫苗相关数据,并追踪全球候选新冠疫苗及试验中的疫苗研发现状。报告指出,相对历史上其他传染病疫苗的研发过程,新冠疫苗是人类历史上研发速度最快的传染病疫苗之一,尽管处于加速研发的模式,疫苗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证。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再次加入疫苗紧急研发的行列,这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重大变化。

  报告研究得出了早日在全球范围内结束新冠疫情的关键所在。虽然病毒的变异对疫苗的有效性已带来挑战,但疫苗仍然是抵御新冠病毒的有效方式。全球新冠疫情还将持续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的研发与分配能否跟得上病毒传播与变异的速度。全球新冠疫苗的总产能预计基本上能在2021年年底前达到实现全球群体免疫的需要,问题在于疫苗的产能能否如期到位,以及能否在全球进行公平合理分配。

  中国疫苗接种数量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2021年6月19日,中国疫苗接种突破10亿剂次,超过全球疫苗接种数量的1/3,有望在2021年年底前完成至少70%的目标人群接种。西方发达国家在疫苗接种率上总体领先,但尚未完全达到群体免疫阈值,全程接种人口比例达30%以上的国家中,欧美国家占据大多数。

  当前国际社会在抗击疫情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只要欠发达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免疫鸿沟”仍然存在,世界上仍有一些国家未达到群体免疫阈值,全球就仍会面临公共卫生风险。

  大量事实和数据表明,主要国家对疫苗国际分配行动不足,美国囤积大量疫苗,实际对外提供疫苗的数量与其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定6月30日实现对外提供8000万剂的目标,而实际只向国外运送不足2400万剂。对外出口占美国疫苗产量不到百分之一。

  欧盟国家以确保欧盟成员国内部疫苗接种率为主要目标,对外出口则以中高收入国家为主,超过5亿剂疫苗分配于欧盟以及欧洲经济区国家。七国集团(G7)峰会承诺将在2022年年底前向贫困国家捐赠10亿剂新冠疫苗,但这仍与全球疫苗需求相差甚远。

  通过收集主要国家在新冠疫苗国际分配上的政策与行动,报告指出中国在疫苗对外援助和促进疫苗公平合理分配上贡献较大。中国对外援助和出口疫苗的数量超出了其他国家的总和,出口对象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面对疫苗国际分配现状,报告指出,“疫苗外交”论调是抗疫问题政治化的最新体现,也反映了国际关系意识形态化的趋势。“疫苗民族主义”使得国家间疫苗分配的不平等持续扩大并严重延缓国际抗疫进展。

  针对全球疫情防控现存问题,报告建议,为促进各国早日取得全面抗疫胜利,国际社会应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切实解决欠发达国家疫苗可及性向题。由于国际上现有的COVAX疫苗分配计划对于各国政府而言并不具有强制性,世界主要的疫苗生产国以及二十国集团(G20)等主要的国际合作机制,应就疫苗供应举行政府间专门会议,汇总、梳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疫苗需求,并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制定双边与多边相结合的全球疫苗分配计划,确保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供应。国际社会还应就“疫苗护照”问题加强协调,以达成一个兼顾公平与有效的通行方案,以尽早结束国际旅行限制给各国带来的不便。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大重阳成立专门的课题组跟踪研究,发布10多份相关报告,包括《疫情2.0颠覆人们十大生活方式》《世界抗疫从遭遇战步入持久战——如何应对最坏疫情?》《治愈“后遗症”后疫情时代的风险评估与展望》等,对疫情走向做出准确预测,并提出建设性应对建议。(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