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时尚快讯 > 正文

中交三航局用绿色智慧赋能罗泾码头升级焕新

作者:李信 2023-11-01 17:09  来源:网络  阅读量:16244   会员投稿
文章摘要
被誉为“洋山四期2.0”的罗泾港区,中交三航局在实施升级焕新的过程中,同步引入当今最新智慧码头技术,预计今年年底建成2个7至10万吨级集装箱...

被誉为“洋山四期2.0”的罗泾港区,中交三航局在实施升级焕新的过程中,同步引入当今最新智慧码头技术,预计今年年底建成2个7至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可容纳超2万个集装箱箱位,年通过能力为260万标准箱,助力上海港能级进一步提升。

该港区前身为1997年建成投产的上海港罗泾港区煤炭码头,随着时代发展和长江环保要求的提升,为充分利用岸线资源、优化港区功能,亟需通过改变货种和工艺流程将污染较为严重的码头改造为清洁环保的专业化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中交三航局项目团队今年初开启了国内首个系统化旧码头改造项目的绿色探索之路。

施工过程“零废料”

罗泾港区施工水域中,原有多个码头结构,在前期对老码头进行全面精确复核后,确定了最为经济环保的利用方案,即采用全部拆除原位重建、部分利用予以改造和全部利用3种改造方案,令原港区结构利用比例达到了70%。这种超前的建设理念使罗泾码头在全国旧港区改造大潮的集约化实施,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效率港口建设上处于领先地位。

经测算,港区内30%必须拆除的旧码头方桩、防撞钢管桩、老引桥上部结构等老旧建筑,其混凝土方量达到6万多立方米。为了寻求原港区废旧资源的重复利用,项目建设团队经过试验论证优化设计,在保证质量可靠的前提下,将码头引桥和陆域堆场区域拆除下来的混凝土梁、板、桩、块集中破碎后,作为新建引堤的道路路床和路基结构层,经填筑、碾压、密实后再进行后续施工,做到建筑垃圾的“零”外运。

在资源循环利用的具体过程中坚持精细化处理。由于旧煤炭堆场的土方为上海原始地貌的松散山皮土,是一种岩石风化脱落的不良土,稳定性差,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筑材料。建设团队将山皮土用袋装的方式进行包裹,降低其松散性,提高其承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以土工布覆盖半包裹,既省去装袋的时间和人力,用挖土机即可快速、大面积操作,还可以重复利用养护混凝土时剩下的土工布,真正实现“零废料”改造旧码头。

施工组织集约化

80000方混凝土、6427件预制构件、2521根桩基、30余艘不同类型船只以及1000余名工人……中交三航局项目团队在罗泾码头改建的集约化难度从相关数据上可见一斑。而项目建设工期仅有1年,施工中各项工序、各种资源“环环相扣”,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让庞杂的系统高效运行,是实现绿色施工的本质要求。

为如期保质的完成,建设团队寻求交叉作业下多点“开花”的施工组织方式,加强各类机械设备、人员、施工材料的投入力度,以精密高效的施工组织设计,保证码头建设资源精准化投入。

新建码头长400米、宽115米,典型的“宽短”码头形态让水域狭小、船机众多的施工高峰作业环境变得十分恶劣。只有6艘打桩船同步作业,才能赶在台风季来临之前完成码头主体区域的2088根桩基沉桩任务,进而避免不确定环境因素带来的资源浪费。

因为这样,建设团队专门设立了现场联合调度室,利用船机定位网站、智能化现场监控设备,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有序的指挥,配合高频对讲,被形象称为“螺蛳壳里做道场”,为现场作业提供高效可靠保障,终于在6月25日完成全部水上沉桩任务。

新建码头有800余根桩基位于老码头结构区域,“碰桩”风险极大。为此,建设团队通过引进全回旋式打桩船,和改用起重船进行沉桩作业以保证精准打桩。相较于普通打桩船,全回旋式打桩船既可以灵活地调取桩管,实现远距离送桩,也可以在一些码头老结构影响的“边角”地区打桩。而有着达长80米起重臂的大型起重船,经过改造后在起重臂顶端增加打桩锤,可以跨越老码头栈桥结构实现远距离吊打。

在原码头残留桩位间进行沉桩,需要避免新旧桩基在水底“碰撞”,这对施工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团队采用工前激光雷达扫测的定位技术,收集了老桩的桩位、斜度、扭角等实测数据,辅以BIM建模,用3D碰桩模型验算指导该部分新建码头的沉桩作业,并充分考虑现场打桩偏位、桩身变形等影响,使新老桩基精准穿插,为码头“低碳”扩容做好了技术保证。

运营管控智能化

罗泾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基于自主研发的智能营运管控系统(NEO-TOS),以“新一代智能水平运输装备(AIV)+自动化单小车岸桥+单双悬臂轨道吊”为装备方案的智能绿色集装箱码头,通过“5G+AI+大数据技术”致力于打造洋山四期升级版,以“中国芯”的信息技术优势引领全球“码头革命”。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采用的AGV小车依靠埋在地下的一颗颗磁钉实现导航功能,成本高、施工工艺复杂。而罗泾港区采用的新一代AIV小车,用软件和算法进行识别和导航,灵活度更高,能确保按最佳路线行驶。依托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跨网低时延优势,实现跨港口的数据互访和智能港口的集中式远控管理,利用视频AI智能验箱、5G远程调度、大数据采集监管的精准定位及数据的实时传输等应用,实现港口智能化管理,提升港口装卸、转场、调度等作业效率。

罗泾自动化码头以全栈自主可控网络技术、操作系统、计算芯片、存储及数据库系统等研发新一代智能营运管控系统,以自动控制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为依托,集成应用F5G、5G、车路协同、高精度融合定位等技术,全面实现码头设备的智能化运转。结合智能化的闸口、计划、调度、理货等全域协同子系统实现自动化码头全港域、全流程、全时空的互联互通与智能协同,实现码头高效智能化运营。

另外,采用装卸设备电力驱动、全泊位配置岸基供电、建设AIV智能充换电机、应用变频调速及势能回收、港区配置光伏发电等绿色节能技术,使得清洁能源消耗总量达综合能耗97%,进一步实现了码头的绿色节能运作。

罗泾港区升级焕新后,将进一步提升上海港区整体运输能力,为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强后盾,成为继洋山深水港区之外的第二个“超大型、智慧型、生态型”集装箱港口,是支撑未来5年到1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集装箱后续资源。(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Copyright 2014-2020 免责声明 http://www.cshy5.cn 网站首页| 投诉与建议 | 网站地图 | |备案号: 闽ICP备2022005363号-4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