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垃圾分类效果超出预期
垃圾清运量每天减少6300多吨
昨天下午,市政协就“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主题举行市领导重点提案督办活动。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本市垃圾分类效果超出预期,垃圾减量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垃圾日均清运量2.14万吨,比2019年下降22.7%,日减量6300余吨。减量效果相当于少建了2座3000吨处理量级的阿苏卫焚烧场。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6月,家庭厨余垃圾日分出量达4296吨,比《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增长了12.9倍。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从条例实施前的1.41%提高并稳定在20%左右。可回收物日分出量5097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
措施1
重塑设施系统
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初步实现系统性重塑,适应分类需求的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体系基本建立,回收体系与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加快推进,初步实现整体重塑和城乡覆盖。
数据:达标改造固定桶站6.32万个,涂装垃圾运输车辆3945辆,建成分类驿站1275座,改造提升密闭式清洁站805座。分类设施建设管理达标率由2020年5月份的7%上升至目前的88.8%。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3.38万吨,其中焚烧能力1.77万吨,生化能力8230吨,基本满足分类处理需求。
措施2
及时清运垃圾
持续开展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专项治理,已开展6个月度生活垃圾分类问题排名前20名街道(乡镇)治理工作,共涉及15个区55个街道(乡镇),共涉及问题诉求7529件。
数据:2021年上半年“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共17714件,由1月份的5803件,下降至6月份的2107件,投诉量整体呈下降趋势。12345热线市民关于垃圾管理问题的诉求量从2020年高峰期日均值693件下降到6月份日均200件,群众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措施3
建设回收体系
加快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和“两网融合”步伐,加快建设可回收物“点—站—中心”设施体系。
数据:各区已建成生活垃圾分类驿站438座,完成率达到73%;组织开展符合末端处理工艺需求的可堆肥全生物降解垃圾袋研发工作,将降解周期由180天缩减至30天。本报记者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