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档案是人类进步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宿迁晚报即日推出《档案见证沧桑巨变镜头记录奋进宿迁》系列报道,以各县区老档案、老资料为切入点,选取1921年—2021年,宿迁不同时期的历史面貌,以对比的形式,看宿迁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见证宿迁各地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改革创新、探索进取及“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
宿迁网讯(记者 李尚程 杨芹 杨群 通讯员 吕述谡)一张老照片,穿越百年,承载着一段渐行渐远的岁月记忆;
一个老档案,轻声低吟,诉说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一份新影像,跨越时空,记录着一个蓬勃向上的发展历程;
……
盛世胜景绘华章,无限江山入画卷。近日,记者走进沭阳档案馆、博物馆、沭阳城区等处,从一份份珍贵的历史资料里,触摸这片热土,在悠悠历史长河里镌刻下的珍贵的记忆、时代的变迁、辉煌的巨变
不同时期的沭阳上海路 周东翔 摄
影像里的旧时光
吴印咸作品《晓市》
黑白的图片、高高的城墙、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采访中,经过多方寻找、联系,几张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片映入眼帘,而图片上的建筑,正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沭阳老城面貌。
“这张图片是民国时期沭阳疏浚环城河的照片,从照片上来看,有一个高高的城墙和一扇门。另外一张照片,据说是沭阳老城南门迎薰门的旧照。”沭阳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田帅介绍,这两张照片是一位收藏家提供的,城墙下的门疑似是小南门。
对此,沭阳县文化名人杨鹤高介绍,昔日的沭阳老城只有一条主街道,道路两旁有许多小街窄巷。那些街道,有的因人而名,有的因事而名,也有的因物冠名,给沭阳城披上了神奇而有趣的色彩。比如骡马街、郝巷、澡堂巷等。小南门位于沭阳城区文峰巷附近,文峰巷则位于原人民剧场西处,文峰巷北首的河口上有文峰桥,文峰巷西边是紫阳观巷,又称紫阳街。
据《民国沭阳县志》记载,沭阳城正东门曰承晖,正西门曰宣义,正南门曰迎薰,沿东数十步小南门曰聚奎。形式如船,故无北门。其中迎薰门,据《沭阳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九年,因为迎薰门楼将要倒塌,危及行人,经商议,决定将其拆除。
“这是一张特别珍贵的照片,名为《晓市》,是我国著名摄影大师吴印咸拍摄的,拍摄时间为1923年。还有一张是沭城文峰木桥,拍摄于1926年,也是吴印咸拍摄的。”沭阳县档案馆卢璐介绍,这两张照片非常有价值,凝滞了时光,见证了岁月。
说起《晓市》,那是吴印咸从上海一所美术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一边在学校教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的。画面中的城门是承晖门,烟雾弥漫的古老城门下,人们为生计奔波而忙碌,充满浓浓的烟火气息。
深情回望来时路
沭阳善待桥的变迁 周东翔 摄
时光的车轮不停地旋转,可带不走的是深藏于内心深处的记忆。那些或清晰或渐远的记忆,深深浅浅地被胶片定格。
“这些照片是我拍摄的,大多都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沭阳城的景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沭阳摄影爱好者周东翔说,这些照片几乎都在同一纬度拍摄,通过照片,大家就一目了然地看到沭阳发生的巨大变化。
对于沭阳人来说,对人民路、上海路和南京路的记忆特别深刻。“你看这里是沭河桥,桥东首就是今天的批发市场。画面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你可以看到那个时候的人们出行大多骑自行车或者步行,道路两边的房屋也是瓦房居多。”周东翔说,还有这张照片里,很多人在扒河,这个场景位于现在的沭阳县大酒店西侧,这座桥是善待桥。上海路的三幅照片分别拍摄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和现在,城市面貌发生的变化令人赞叹。
说起过去,很多沭阳人都会想起曾经矗立在人民路、南京路上的几座雕塑。“也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作为代表参加了当时的雕塑研讨会。”杨鹤高说,至今他还记得,当时参会的都是对沭阳县城市文化有所研究的人。最终,会议决定设计四座雕塑:“沈括像”“石榴仙子”“奔马腾飞”“托起明天的太阳”。
“时任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姜西,他是沭阳人,十分关心家乡变化。”杨鹤高说,通过姜西联系到了4位雕塑专家,每位设计一座雕塑,其中,“石榴仙子”的作者就是国家一级雕塑师吴显林。后来“石榴仙子”被搬迁到沭阳县南湖公园。
“沈括曾任沭阳主簿,1988年冬,沭阳县十字乡(现沭阳县沭城镇十字街道),在沭水河畔,建立沈公亭立有沈公碑;继而沭阳县政府在沭城中心立有沈括塑像。”杨鹤高说,沈括像起初矗立在城区人民路东侧的花园广场上,这座雕像的到来也正遂了曾任沭阳知县袁枚的“沈括还应祀此乡”的夙愿。
2009年,沭阳在推进东部城区发展的进程中,一座以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命名的“沭阳梦溪植物园”诞生了。而在闹市区“待”了近20年的沈括像,“乔迁”至此,从此有了新“家”。
车流逝水,叶落纷纷。荏苒的时光,在人们凝望雕塑的时候,在人们穿过一条条老旧街道的时候,在人们迎接初升太阳的时候,就这样悄悄地走了,留下了勤劳勇敢的沭阳人不息的奋斗。
阔步走进新时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放眼今天的沭阳,高楼大厦林立,一条条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一朵朵奔腾的浪花凝聚时代的风采……
数据显示,2020年,沭阳地区生产总值(GDP)历史性迈上1000亿元台阶,达10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4.3%,位居苏北县市第一;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6.5%。先后入榜综合实力、绿色发展等13个“全国百强县”。
沭阳全县上下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做到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努力以项目大推进来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十三五”末,全县机电装备、家居制造、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分别达360亿元、270亿元和180亿元。
目前,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60万亩,约占全省四分之一、全国二十分之一,产业年销售额超220亿元,从业人员达32万人。全县拥有各类活跃网商4.5万余家,15个“中国淘宝镇”,84个“中国淘宝村”。全国80%以上多肉植物从沭阳走入千家万户,花卉直播销售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平均每秒有11.5件快递从沭阳发往世界各地。
近年来,沭阳县依托丰富的花木资源优势,坚持把满足人们的需求作为发展核心,用“家庭客厅”的标准来打造“城市客厅”,从园林、水系、景观、产业等方面精心布局,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建设美丽沭阳。通过完善功能、改善民生,以“增花、增绿、增彩”为重点,精心打造“花园中的城市”底色,通过新建、改建绿地面积,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已达40.35%。
与“出门见绿、上街见花”相呼应,沭阳县着力“活化”城市中的公园,留住历史根脉,激活时代记忆。目前,已建成虞姬生态园、梦溪植物园、法治公园、迎薰门遗址公园等多个主题公园。据沭阳县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城北公园现状,沭阳还全方位推动城北公园改造提升,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加快推动城北公园及地下停车场设施建设,高标准打造一个以植物为特色,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停车便利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公园。
围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沭阳还按照“塑特色、增活力、优管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注重文化与创意、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突出“景”与“魂”的有机统一,助推城市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
如今,徜徉在沭阳城区,不经意间就会与分布在各个桥、路等交通节点的“沭水之阳”“淮海戏韵”等一个个特色文化的新地标“相遇”。以花为媒、出门进园、处处有景,让沭阳“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画质越发精美,气韵更加动人,也托起了市民“家门口”的幸福感。
本期特别鸣谢:沭阳县档案馆 沭阳县博物馆 沭阳县城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