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主题是“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
上海是一座文化重镇,近年来非遗保护队伍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不仅守护了城市的历史与文脉,也进一步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文旅体验。
“这些糨糊全靠手工调制,不能太稠,得根据待修复古籍纸张的厚度来确定浓度,全凭经验。”在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张品芳用毛笔粘着糨糊,涂抹在古籍的破损处,再用特制的纸张填补其上。仅一页古籍修复,需要重复这样的动作数十次。
张品芳2017年被评为“上海工匠”,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第六批代表性传承人。20世纪80年代末,一次业务培训使张品芳与古籍修复工作结缘,通过多年学习和探索,从业35年来,张品芳抢救修复了大量馆藏濒临损毁的珍贵古籍善本、碑帖、“盛档”等珍贵历史文献,并主持过重大历史文献修复及科研项目等。
如今,张品芳不仅是上图文献保护修复部主任,还是一名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导师,一边直接参与文保工作,一边还承担着培养新人的任务。
与张品芳“殿堂级”“学院派”的工作截然不同,“中医药香品调制技艺”非遗传承人王扬则把非遗带进寻常百姓家。
“中医药香品调制技艺”通过中医、中药、芳香三者结合,按使用方式、人群和效果分类,采用不同调制技艺,开发出多种香品,包括熏香,香囊,精油等,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都市人工作和学习压力大,容易出现亚健康的情况。王扬说,很多年轻人也想养生,但工作一忙起来就“忘了身体”,“中医药香品使用相对简单,不按周期、不用重复。几滴中医药精油,或者点一支香,就是对自身健康的一次保养。”
2020年,王扬的技艺入选徐汇区非遗名录。“我们用传承香方和调制技艺,结合新提取技术,开发出多种香品形式,让更多人方便使用,将非遗传承创新发展。”
魔术也是非遗?没错, “90”后魔术师王耀声2022年入选了宝山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莫派魔术代表性传承人。莫派魔术由莫悟奇先生创立,他早年拜戏法大师叶兰亭为师,刻苦钻研魔术,后成为全中国第一位正式挂牌登台的职业魔术师。莫派魔术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魔术派系之一,至今已有一百零六年的历史。
王耀声六岁开始学习魔术,师从魔术师周良铁,他是莫派魔术第三代传承人,从牌类、球类、钱币类、环类等基本功练起。
“魔术虽神奇,但基本功训练却非常枯燥,很多时候都是长时间反复练习一个动作。”当正式表演时,观众发出一声,哇,这是怎么做到的?好神奇。王耀声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也默默积攒了更多练习的动力。
后来几年,王耀声又学习了各种类型手彩魔术、舞台魔术、近景魔术、心灵魔术、大型魔术等,包括莫派魔术的经典作品《一球化四》《三绳奇术》《牌技》《六连环》等节目。
又值端午佳节,宝山区美兰湖上异常热闹——三艘盛装龙船下水竞划,引来围观与喝彩。
63岁的张国忠在岸边指挥,他是“罗店划龙船”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张国忠从小就喜欢绘画和雕刻,1993年,他跟随父亲和两位伯伯一起学做龙船,30多个年头,已成行家。
相传,罗店龙船起源于明,盛行于清,最多时有七艘,根据不同底色,分别被称作青龙、黄龙、白龙、黑龙、紫龙、玉龙和金龙。当年,七艘龙船端午竞舟,引方圆百里民众前来观看,人山人海。
现在,张国忠有个心愿,就是恢复七彩龙船,他正努力着。
截至目前,上海已有国家级非遗63项、代表性传承人120名;市级非遗273项、代表性传承人794名,19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4家非遗保护单位被评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中充满活力,大放异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